- · 雷达与对抗版面费是多少[05/09]
- · 《雷达与对抗》投稿方式[05/09]
- · 《雷达与对抗》期刊栏目[05/09]
雷达与对抗毕业论文范文(雷达系统论文)(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同时最重要的是,S300采用的还是半主动雷达制导,其9S15MT照射跟踪雷达并不能像爱国者MPQ-53B一样将导弹目标照射任务全部完成,因而还需要在每台发射车
同时最重要的是,S300采用的还是半主动雷达制导,其9S15MT照射跟踪雷达并不能像爱国者MPQ-53B一样将导弹目标照射任务全部完成,因而还需要在每台发射车上安装专门的单脉冲照射雷达30H6,并且只有一个火力通道。图注:这款应该是30H6,但“天真”还真说不准,向大家抱歉。
说完雷达,我们再说一下S500的主力拦截弹,它采用的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40H6”的升级版,(话说40H6都没人见过)特点也还是一样的“巨大”,不仅完全继承了毛子傻、大、黑、粗的性格,也是一种搞不出来动能碰撞拦截,又想让拦截弹有较大拦截高度和射程的典型做法。
而一般情况下,反导拦截弹的火箭发动机重量要占到全弹总重的66%,而其余部分一共占33%,其中战斗部约占10,而像爱国者PAC-3、萨德THAAD采用动能战斗部,就可以减轻拦截弹战斗部的重量,发动机占比可以立刻提高,增大拦截弹射程。
像“萨德”THAAD拦截弹;主动碰撞杀伤战斗部,弹长6.17米,弹重662公斤,射高40-150公里、射程200公里。
爱国者PAC-3;增强型碰撞杀伤战斗部(24公斤爆炸破片)弹长4.635米,弹重304公斤,射高15公里,射程30公里,哪个单拿拎出来都比毛子的“傻大黑粗”的玩应儿技术含量高。
其实不仅是毛子的雷达\反导系统,像什么干扰中波\短波的“克拉苏哈”电子战系统、苏35的短波数据链、苏57的等离子体隐身反正一大堆的大忽悠,如果不是对军事有一定了解到非常容易上当。图注:想当初这货刚出来的时候,有多少人哭喊着“毛子威武、毛子,分分钟干掉美帝啊!”
而毛子这些武器装备性能落后的主要因素,就是其落后的微电子工业造成的,“天真”在以前的问答中给大家解释过,目前整个独联体国家中最大的芯片制造企业;俄罗斯“Mickrn”至今都没能拿出90纳米制程的芯片来,而俄罗斯对高端电子元器件的进口依赖高达99%,在这种情况下,说毛子有什么先进的军用电子工业设备,这本身就“自相矛盾”。
其实,类似这样的军事误区还有很多,很多人都经常上当,“天真”也不例外,但我们在上当之余,都要清楚我们为什么会被骗?又被骗在哪里?以后“天真”会给大家详细解释其他组织类似的军事误区,望大家到时收看,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武装直升机的毫米波雷达如何在旋转时保持不动?
武装直升机的毫米波雷达罩是不旋转的,里面的雷达在工作状态可以进行一定角度的旋转扫描,但这些跟旋翼的旋转没有关系。
武装直升机是各国陆军航空兵都少不了都重要装备,其对地面目标尤其是地面装甲目标的威慑力是无与伦比的。但战场上武直面临的环境其实非常凶险,且不论空中战斗机的威胁,越来越多的地面防空系统都能对武装直升机构成致命威胁,而直到今天没有任何一款直升机能够抵御任何口径大于等于25mm的防空炮的打击,最多只能抵御重机枪,武装直升机的生存问题仍然是制约其作用的关键。
为了提升武装直升机在战场上的生存性,除去加强其隐身性能外,比较多见的做法是提升武装直升机对远距离目标的搜索和打击能力。提起提升直升机的远程打击能力,很多人的第一想法就是配备射程更远的导弹,这种想法其实不成熟,因为导弹射程即使提升了,直升机本身不能搜寻目标或提供制导,那么到头来还是一场空,会处于导弹无用武之地的困境。这里我们就可以回答一下为什么很多直升机最高处会顶个球,这个球不是别的,正是用于对远程目标进行搜寻探测的雷达!
毫米波雷达有效地改善了武装直升机对于战场的形态感知能力,也极大地提高了直升机对于目标的打击效率。美国长弓阿帕奇和直-19“阿帕豚”等配备了顶置毫米波雷达的武装直升机,一个典型战术是隐藏在山脊后面,只是将毫米波雷达伸出来,探测战场态势,然后为后方悬停隐蔽的武装直升机群分配打击目标。可以形成单向透明的战场态势。
当打击方案确定以后,所有直升机突然跃出山脊,锁定目标,齐射毫米波图像制导的反坦克导弹,然后走人。这样的战术,敌方的野战防空系统来不及反应,将没有机会做出反击。
以世界上最好的武装直升机阿帕奇为例,其在海湾战争和战争中大放异彩,给伊军地面部队以巨大杀伤,但其缺陷仍然明显,缺乏有效的野战防空系统,普遍装备的RPG-7无制导因而命中率极差,否则阿帕奇不会那么轻松。
随着各国防空装备的增多,曾经逞凶的阿帕奇如今并不能保障安全。于是,美军对阿帕奇进行了著名的升级,改造为大名鼎鼎的“长弓阿帕奇”。其本质,就是在桨叶轴的顶端安装毫米波雷达,用以探测远距离的目标。
文章来源:《雷达与对抗》 网址: http://www.ldydk.cn/zonghexinwen/2022/1209/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