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雷达与对抗毕业论文范文(雷达系统论文)(2)

来源:雷达与对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2-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而F15是采用平板缝隙阵列天线的APG63雷达,对于同一个RCS3平方米的目标,探测距离超过150公里,其重量也只有221公斤,另外APG63的火控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

而F15是采用平板缝隙阵列天线的APG63雷达,对于同一个RCS3平方米的目标,探测距离超过150公里,其重量也只有221公斤,另外APG63的火控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4000万次/秒,NO01雷达图注: F15的APG63雷达。

同时,APG63对RCS1平方米

标的下视距离为70公里,而NO01仅为30多公里,并且最重要的是APG63还要比NO01早诞生8年。

而现在毛子像大家疯狂吹嘘的苏35雪豹-E雷达,也是如此,用巨大体积来换取更大的能量孔径积,以换取与其他国家战斗机雷达相同的探测能力。图注:苏35著名的“雪豹-E”

同时“雪豹-E”也和毛子其他武器装备一样,性能注水的厉害,比如“对一般空中目标探测距离为350公里”、“对水面舰艇最大探测距离超过400公里”、"对F22正面RCS截面为0.01平方米的隐身目标探测距离超过90公里"等等,可以说层出不穷。

而实际呢?咱就先不说现在“无源相控阵雷达”落不落伍了,咱就说那什么“对空探测350公里”吧,这个数据实际就是通过雷达“相干累积模式”强化扫描得来的,“雪豹-E”在这个状态下的扫描速度极慢,非常容易被干扰,根本就不是可用的状态,说白了压根就不是“雪豹-E”的实际可用探测距离。图注:其实“雪豹-E”比NO01还重。

“对海目标探测距离400公里”也是这个道理,并且还在强化扫描状态下忽略了地球曲率的因素,众所周知地球是圆的,飞机雷达在探测地面/海上目标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地球曲率的影响,而一般情况下,飞机雷达比如预警机雷达的探测距离,都是以9000米巡航高度下380公里的探测距离也准的,这个标准是包括中美两国都公认的比较合理的数据。

但毛子就例外,别说“雪豹-E”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就算它有,它还能强过大型预警机的相控阵雷达吗?

而面对F22这种RCS0.01平方米的隐身目标,其探测距离超过90公里那更是彻彻底底吹牛皮,无论“雪豹-E”如何像毛子吹嘘的那样,有一样是不能改变的…那就是脉冲雷达的基本原理,雷达在同一时间段内释放的脉冲数量是有限的,如果想强化探测距离,那就需要缩窄雷达探测范围。图注:通过脉冲累积提高雷达探测距离都原理。

而“雪豹-E”要强化扫描就必然要缩窄探测范围,而90公里探测0.01平方米目标,其实别国家先进机载雷达都可以做到,但是这样做其雷达“视场”只有±6℃,说白了除了眼前的一小条就是个瞎子,根本就不具备实战能力。

而“雪豹-E”又是个PESA的无源雷达,本身就比AESA的有源雷达发射功率不占优势,并且信噪比还低,那远距离探测怎么可能强过其他的先进“有源相控阵雷达”呢?这都不符合基本技术发展规矩了。图注:真正好的雷达在这里装着呢。

而毛子的反导系统也是如此,今天下午“天真”还与别人讨论过我国“HQ9”与毛子“S300”、“S400”谁更先进的问题;

毛子经常向外吹嘘其“S400防空反导系统”的先进性,我们也经常跟着起哄,像什么“射程400公里的拦截弹”、“量子反隐身雷达”反正有的没有的全都出来了。

天真就问一句那些吹嘘S400的朋友,你们谁看见“S400”射程400公里的拦截弹了?别说看见了,你们有几个知道是什么型号的吗?

“天真”告诉告诉大家“S400”被大家吹嘘的最厉害的,射程400公里的拦截弹“40H6”至今都没大规模部署,而所谓的“反隐身量子雷达”那更是压根没有的“大饼”。

而S400也仅是S300升级指挥控制系统的一个“老瓶装新酒”的项目而已,其目前的主力拦截弹是弹重2.5吨半,主动雷达导引头的48H6E3,而同时美国的爱国者PAC-3的拦截弹,弹重仅304公斤并且是主动导引头的增强型碰撞战斗部,而我的HQ9弹重1.2吨也是主动雷达导引头的碰撞杀伤战斗部。图注:目前S400的主力拦截弹48H6E3。

说完S400,咱在说说毛子S系列的顶级产品“S500”,其与S300的预警雷达一样均是“大鸟”预警雷达,其与前代产品一样采用的是“空气馈电”的PESA无源相控阵技术,而同期的欧美和我们均采用的都是AESA有源相控阵技术了。

图注:早期S300V的9S15MT跟踪搜索雷达,这是其折叠状态。

而第一代S300V的照射搜索雷达9S15MT别看巨大,但它实际发射功率仅有10KW,而相对早研发的“爱国者”MPQ-53B雷达不仅小巧的多,其发射功率更是有20KW比9S15MT多了整整一倍。图注:早期爱国者的MPQ53-B雷达。

并且爱国者在用行波管发射机时,S300用的还是速调管发射机,S300在可用宽带、跳频能力、抗干扰等多项指标上均落后于爱国者。

文章来源:《雷达与对抗》 网址: http://www.ldydk.cn/zonghexinwen/2022/1209/373.html



上一篇:雷达与对抗论文范文网(雷达对抗装备有哪些)
下一篇:雷达与对抗毕业论文范文(雷达专业论文)

雷达与对抗投稿 | 雷达与对抗编辑部| 雷达与对抗版面费 | 雷达与对抗论文发表 | 雷达与对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雷达与对抗》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