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雷达与对抗版面费是多少[05/09]
- · 《雷达与对抗》投稿方式[05/09]
- · 《雷达与对抗》期刊栏目[05/09]
“祝融号”巡视雷达揭秘火星乌托邦平原浅表结(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解译雷达数据,获得火星可能长期存在水活动的观测证据 “祝融号”火星车次表层探测雷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探测乌托邦平原南部现今是否存在地下水或
解译雷达数据,获得火星可能长期存在水活动的观测证据

“祝融号”火星车次表层探测雷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探测乌托邦平原南部现今是否存在地下水或冰。
科研人员还计算了“祝融号”巡视区地下1-100米的年平均温度,在220K左右,远低于水的冰点和含有硫酸盐、碳酸盐等卤水的共晶温度。这表明,液态水、硫酸盐或碳酸盐卤水难以在“祝融号”火星车着陆区地下100米之内稳定存在,但目前无法排除盐冰存在的可能性。
公众对移民火星颇为好奇,火星是否会成为宜居之地?对此,刘洋认为,移民火星需要大量水资源,水也可以间接提供其他能源。目前乌托邦平原地下80米内没有发现液态水,但火星表面含有大量的含水矿物,这些水可以提取出来。“大家对星球的气压、温度等信息非常关注,想了解未来是否可以居住。我们研究的是火星地下结构,更像是火星考古。”张金海称,科研人员通过研究火星历史上的气候变化过程,有望推测火星甚至地球未来环境和气候的变化。
第一套层序位于地下约10-30米,含有较多石块,其粒径随深度逐渐增大。“距今大约16亿年以来的短时洪水、长期风化或重复陨石撞击作用,可能导致了这一套向上变细沉积层序的形成。”她说,第二套层序位于地下约30-80米,其石块粒径更大,可达米级,且分布更为杂乱,反映了更古老、更大规模的火星表面改造事件。基于此前的撞击坑统计定年结果推测,这次改造事件可能发生在距今35亿-32亿年,与乌托邦平原南部的大型洪水活动有关。
火星地势南高北低,乌托邦平原位于火星北部,是火星最大的撞击盆地,此前研究显示,这里曾经可能是一个古海洋,气候温暖湿润,现今非常寒冷干燥。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刘洋说,着陆区有很多地貌特征,比如壁垒撞击坑、凹锥、不同尺度的多边形等,这些都显示过去这里是有水的。“和月球上的撞击坑不一样,如果火星上的撞击坑周围有薄饼状的特征,就表明在撞击时,这里曾经有冰或者水。”
2021年10月-11月,研究团队成员每天交流数据分析进展、提出问题,并商讨解决思路。受访者供图
火星乌托邦平原首次实施雷达探测,深度达80米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凌正在介绍此次研究的有关成果。任晖 摄
目前“祝融号”巡视区地下0-80米未发现液态水
文章来源:《雷达与对抗》 网址: http://www.ldydk.cn/zonghexinwen/2022/0927/367.html